园区简介
荆门高新区·掇刀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于2018年3月26日经荆门市掇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成立,2018年8月建成营运,2021年3月5日被荆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为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(荆门人力资源产业园)。
产业园紧紧围绕民生为本、人才优先、服务公众这条主线,把提高人力资源服务供给能力和双创发展作为主要任务,不断完善服务体系,激发市场活力,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,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,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化,实现人才服务社会化,不断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有效解决了企业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,为荆门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用工保障和智力支持。
产业园竭力促进高层次人才引进。园区组织科技人才(成果)对接会16场,促成25家企业与省内6所高校的55名专家签订科技人才柔性引进协议。通过举办“创在荆门”高层次人才供需对接活动,促成专家与企业签署28个项目合作和人才柔性引进协议。举办了82场“招才引智”高校行及各类招聘活动,走进湖北、湖南、甘肃等5个省份的40多所高校,搜集高校毕业生简历20000余份,并录入产业园人才库,为企业输送高层人才138名,专业人才1000余名,同时,组织非公企业“招硕引博”活动和实施人才提升培训计划,为企业引进硕士生、博士生共28名。
产业园全力保障企业用工输送。产业园共引进人力资源企业30多,园区从业人员300余人。组织“春风行动”、“返乡务工”、“周六招聘集市”等160余场专场招聘会,共吸引100000多人次参加,累计为企业输送或外包30000余人,稳岗10000多人。为解决企业用工难,产业园还远赴贵州的毕节、铜仁、甘肃天水引进劳务工人200多人,赴恩施、来凤、咸丰、巴东等地引进劳务人员2000多人,并在巴东县设立劳务基地,开展培训加就业模式,每月定点向荆门地区输送技工和蓝领工人。产业园与荆门职业学院、荆门技师学院、荆门汇才培训学院共同联合企业采取企校双师带徒、工学交替方式培养新型学徒,推行“企校双制、工学一体”的新型学徒制,为下一步大力引进省外劳务工到荆门就业,以及培育优秀蓝领工人打下坚实基础。
另一方面,随着荆门招商引资力度加大,经济发展步入新的快车道,随着产业结构改革,辖区企业“招工难”、“就业难”、“技能人才紧缺”的问题凸显,为帮助企业缓解招工难、用工难问题,推动高质量就业和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,更好的服务荆门经济建设,凸显人力资源市场化优势,保障企业用工、促进稳定就业,特出台了“灵活就业、共享用工”的用工模式,助力辖区企业快、精、准的解决用工问题。
产业园精心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。园区共举办各类创业辅导、实习实训、创业诊断、项目路演、专业培训活动近50场次;产业园大力开展创业培训教育。建有荆门汇才创业技能培训学院,开展职业培训、技能提升服务,举办4期茶艺技能培训,40期养老护理培训,38期育婴员培训,6期保健按摩技能培训,48场SYB创业培训,与社区合作举办成功1期网格员培训,累计培训4100多人次。并对培训合格的学员进行跟踪服务,推荐就业,指导创业。
产业园热心组织和参加创新创业和就业公益活动。先后组织园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、用工企业和社会服务机构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和就业公益活动。承办的以“新经济 新人才 新服务”为主题的湖北省第36期人才服务业发展沙龙。特邀请了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、研究员、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、兼任国际行政科学学会副主席、中国人才研究会常务副会长、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余兴安,管理学博士、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现任湖北省人力资源学会秘书长李锡元分别作了专题授课。
荆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将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,健全服务体系、完善服务功能、拓宽服务领域、规范市场秩序,构建多层次、多元化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综合载体,大力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向专业化、信息化、产业化、国际化方向发展,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服务的需求,将产业园建设成功能完善、特色鲜明、集聚效应明显、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知名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。努力成为荆门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的深水良港和人才集聚的“智慧高地”。